当前位置:光阴小说网>都市言情>1979我的文艺时代> 第五百三十章 武侠小说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五百三十章 武侠小说(1 / 2)

说起武侠小说,在国内的传播还有一段不为人知的往事。

在上世纪50年代,国内曾经全面禁绝武侠小说,直至70年代末,才重印了《三侠五义》等公案小说。与此同时,金庸小说也开始半公开地流入国内,并被一些国内出版社盗印。

金庸小说初进国内,即备受欢迎,如学者王学泰回忆的那样:

“这种光怪陆离的作品,已经久违了,一下子便点燃了人们的阅读热情。”

金庸的武侠小说,是“从港、澳、台引进的所谓新武侠小说”的代表。但金庸于1981年、1984年两次访问燕京,较之于其他港台武侠作家,他的小说实际上处于一种半解禁状态。

同时,金庸小说被数十家国内出版社盗印,仅《射雕英雄传》就至少有7个版本。

这种热潮,引起了文化出版部门的关注。以至于后来,文化部下达通知,重申新武侠小说的出版必须严厉控制:“未经批准的在制品,一律停排、停印、停装“。

上世纪80年代对以金庸为代表的新武侠小说的出版限制,一方面是认为它们内容上有宣扬迷信、情节离奇、引导读者逃避现实、人物形象单薄且雷同等问题;另一方面的原因不免有些过于冠冕堂皇。

当时,官方给出的说明是

“我国纸张资源奇缺……在这种情况下,过多地出版新武侠小说,势必影响其他方面优秀图书的出版。”

“读者用于阅读书籍的购买力是一个相对稳定的量,买了这本,就不买那本。对迷恋新武侠小说的读者来说,必是弃好书于不顾,将钱用于购买武侠小说上,长此以往,将会殃及到整个民族的文化素质。”

实际上,当然不是这么一回事。

姜玉楼想要引进金庸的武侠小说并不困难,他可以走官方渠道。

这些年,他本人同金庸旗下的《明报》合作颇为愉快。他的多部小说这些年陆陆续续在《明报》上连载,价格还属于比较优惠的那种。

所以,他能拿到金庸小说的连载版权和国内单行本的出版版权,想来这点面子金庸还是会给的。再者,他是拿真金白银买版权,又不是白嫖,金庸即使不看僧面,看在钱的份上也没有理由拒绝。

国内这边也好说,前些年《武林》杂志连载的金庸小说没有版权,加上那时候华夏和英国没有签订关于香江回归的正式条约,双方都有顾及,停止连载也在情理之中。

可现在情况已经改变。

去年年底,中英已然签订了条约,加上金庸两次进京,他的小说也是老人家喜欢看的,还禁止实在是没有道理。

而且,他还打听到一个消息。

他听王台说,央视已经决定引进83版《射雕英雄传》(黄、翁版)。虽然时隔两年,但这部电视剧在国内还是非常经典的。

为了引进这部电视剧,央视联合了五十多个地方电视台,共花费了12.5万美金,依照此时汇率为110万元的天价。

据说,王台在会议上提出的时候是全票通过的。显然,金庸的小说并不只在底层风靡,在上层依旧受欢迎。

当然,这也可能和这个年代的气功热有关。

总之,这个时候引进金庸的小说是稳赚不赔的,而且没有风险。

因此,姜玉楼直接打电话给金庸。金老爷子如今六十一岁,年龄虽然大了,但日子过得却越发潇洒。小说是不写了,《明报》经过他的妥善经营,却是越发兴旺发达了。

叙旧过后,金庸道:“小姜,你特意给老头子打电话,难道是单纯想找个人陪你聊天不成?”

“哈哈,金老爷子说笑了。”姜玉楼干笑两声,说出了自己的目的,“其实,我是想和金老爷子聊聊你那几本武侠小说版权的事。”

金庸闻言,不禁调侃道:“怎么,你这个大文豪也看得上我写的俗文?”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光阴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