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光阴小说网>都市言情>逆袭的影帝> 76、生活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76、生活(2 / 2)

苏敏吉林庙是李明扬沙漠之行的最后一站。/p>

苏敏吉林是蒙语,意思是“有庙的海子”。海子边有座藏传佛教寺庙,建于1755年。这座白墙金顶汉藏混合的建筑背靠沙山,面朝湖水,庄严肃穆,幽静典雅,被称为“沙漠故宫”,是巴丹吉林沙漠的地标,亦是牧民心目中神圣的殿堂。寺外还有一座白塔,在黄沙蓝水间显得格外抢眼。传说寺庙是汇集了身怀绝技的能工巧匠,采用了雅布赖山和天山的石头做基石和栋梁而建成,是沙漠中唯一从始建保存至今的寺庙。/p>

庙海子是个神奇的湖。湖周围是沙山,这里一年的降水量仅有几十毫米,蒸量远大于降水量,湖水含盐量高,但却不曾枯竭,也不曾被风沙掩埋。湖中有淡水泉眼,还有一眼听经泉。传说每当寺庙颂经,泉水就会汩汩流出,颂经声一停,泉水也戛然而止。/p>

李明扬来到时正是黄昏,夕阳映红了沙山,连同湖岸婆娑的柳树与古庙一起静静地倒映在水中,偶尔有钟声传过来,如梦似幻。远处沙海中的庙海子幽深碧蓝,蓝得透彻饱和,蓝得迷离不真实。海子边有一排白色的蒙古包和灰色的栅栏,栅栏里爬满了红色和紫色的牵牛花,湖边翠绿的杨树,树下的芦苇在逆光下闪着耀眼的白光。这些黄、白、灰、绿的色块组合成的景物,既大气又和谐,且极富诗意,足以令天下丹青高手叹为观止了。凭天公之造,加上白色蒙古包和明丽鲜花的点缀,自然造化结合世俗风景,刹那间让人觉得这就是世外桃源。/p>

李明扬没有走近寺庙,而是远远地坐在沙丘上,观赏着周围的一切,体会着无声的天籁。/p>

夜晚来临,躺在细腻柔软的沙子上,安然入梦。/p>

整整十五天,李明扬走出了沙漠。由于没有刻意运功抵抗,李明扬的脸上晒出了高原红,皮肤也有了一丝当地人的铜褐色,唯有眼睛却如清水一般晶莹透亮。/p>

李明扬来到了贺兰山脚下的巴彦笋布尔嘎查,距离阿拉善左旗巴彦浩特3o多公里,《蒙古的婚事》就是这里拍摄的,于楠此刻也应该在这里体验生活。/p>

茫茫戈壁,乱石遍地,因粗暴的工业开导致草场严重沙漠化,偶尔几丛绿草,显示着正是初夏的季节。孤伶伶的人家,陈旧的土坯房,没有人迹的喧嚣,不见商业的繁华。有的只是流水一样的沉寂。远处隐隐的山影,为这幅景致画出沉重的背景。这便是巴彦笋布尔嘎查。/p>

这是没有大漠的诗意,只有生存的严酷。/p>

因生存环境恶化,当地政府已经要求当地的蒙古牧民搬离牧区,那些房屋和那些牧民都将逐渐消失,他们再也不是骑在马背上骄傲的蒙古人了,而变成了一些散落在城郊农田里的农民或城市角落卖水果的小贩。/p>

李明扬没有去找于楠,而是先找了一户蒙族人家。好客的男主人热情接待了他。/p>

草原的辽阔无边,行走和生活都十分的艰难,也把蒙古人的热情好客变成了一种纯粹维持生命的需要,而不仅仅是社交礼仪。没有这种热情的生活态度,任何人都很难在浩大的草原上生存,一座蒙古包既是主人的家园,又是过客的餐厅和旅馆,为他们提供旅途的休整和给养。蒙古人对陌生人热情好客,也从不期望得到回报。他们彼此之间世世代代都是如此相待,没人觉得特殊和奇怪。这就是草原的生存法则之一。/p>

这是一个四口之家,除了男主人、女主人,还有两个孩子,和《蒙古的婚事》里面的图雅的家庭非常相似。男主人名叫巴图,三十几岁,是个典型的牧民。两个孩子一个十几岁,一个七岁。李明扬说明自己是一名演员,到内蒙草原体验生活,想住上一段时间。巴图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下来,还直说当演员真好,可以到处去体验别人的生活。/p>

虽然不是很宽敞,巴图还是给李明扬收拾出一间单独的小房间,只有一张床和一把椅子。就这样,李明扬安心地住了下来,每天跟着巴图骑马放羊,有时也跟着巴图参加牧民的聚会,喝着马奶酒,听着蒙古长调。/p>

/p>

//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手机版阅读网址:chapter;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光阴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