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光阴小说网>历史军事>大明:百岁修仙者,朱元璋亲爹> 第103章 这些贪官其实都可以咱都喜欢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03章 这些贪官其实都可以咱都喜欢(2 / 2)

“以往咱只是让你简单批个可或者否,现在你尝试着,将自己的想法,在奏疏上写出来!”

“尝试着,如果真让你批回复,伱该怎么写。”

朱雄英点点头。

以前老爷子也教自己批过几封奏疏,不过那时候,都是一些简单的,浅尝辄止的。

朱雄英只要简单的批是否就行,从没有批过自己的意见。

老爷子让自己大胆放手的去批,但朱雄英知道,这种国家大事,自己还是不能乱来。

他先在旁边的宣纸上,试着写下自己的意见:即命镯其税,着户部给事中核淮北旱灾之地百姓人口,免除夏税,以安民心,以显天德。

汝等牢记,不可好大喜功,不可瞒报灾情,以彰政绩,此数十万人口生计大事,若有纰漏,汝等愧对百姓,着以谨记于心。

“爷爷,您看可否。”

朱元璋还在嚼着红薯,随意瞥着头,看到朱雄英先在宣纸上试着写出意见,不由点头道:“家国大事,不可马虎,你此举很不错,让咱来看看。”

朱元璋伸着头过去,看完之后,脸色愣了愣,不可思议的抬头看着朱雄英,道:“好小子!你这批的老练至极,比咱都不相上下!好!批的不错!这些日子,没少看书?”

朱雄英有些不好意思挠头:“师尊督促的,您老给我的两本政书,我经常带去天云观,有天师尊给看到,就督促我要先学会里面内容,里面重要。”

“在师尊的监督下,我都快看完了。”

嚯!

果然还是咱爹!

不过.

臭小子,倒是也有毅力!

有的人即便督促他也学不上心,因为没那个心,而自家大孙看来是有这个心的。

朱元璋很满意,点头道:“继续批,直接在奏疏上批!出啥事了,咱顶着!放心的批!”

老爷子喜笑颜开,面色红润,显然高兴极了。

朱雄英将方才的话,原封不动的搬运到淮北府的奏疏上。

然后继续看着下一封奏疏。

这是一封来自关中西安府的,也是雪灾之事,不过却是都察院弹劾上奏的。

“臣,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史林上陈陛下,今有蓝田县县令,与地方豪强士绅瞒报天灾,私吞田产,掩盖真相,欺瞒今上,其罪之大,无可饶恕。”

左佥都御史上书的奏疏,洋洋洒洒很多,核心点就是蓝田县令和地方士绅联手,欺骗皇帝,瞒报天灾,迫使百姓将肥沃田产,转让给大地主大士绅。

大明的土地兼并,在这封奏疏上,朱雄英可看到冰山一角。

原来所谓的土地兼并,这里面,还有许多文章,以前朱雄英对土地兼并的理解,只是干巴巴的四个字,现在真实的触碰到这些肮脏的手段,利用天灾人祸去侵犯百姓利益,他稚嫩的脸上,还是忍不住浮现一抹怒气!

朱元璋见朱雄英神色不对,不声不响的侧目看过去,看完之后,淡淡的道:“这样的事,在国朝屡见不鲜,你第一次见,难免有怒,杀多了,也就习以为常了。”

冰冷的一席话,却仿佛带着浓浓的杀意朝朱雄英席卷而来!

朱元璋手指有节奏的敲着案牍,淡淡的道:“这些年,咱杀了太多这些人了,不是弑杀,是不得不杀。”

“然而怎么杀,都杜绝不了这种情况出现,每逢天灾,总会有人试图想着怎么发财,却从不想想怎么去给百姓便利,怎么力所能及的帮衬百姓,要是都如淮北府那般免税,咱难倒不同意么?”

“一群国朝蛀虫!就是他们在啃食着大明江山!不杀,不足以立朝廷之威信!”

老爷子言语中,带着前所未有的淡漠和冰冷。

朱雄英叹口气道:“堵不如疏,一味的杀,是杀不绝,得找个约束的机制去管理才成。”

渐渐的,一个不成熟的想法,在朱雄英脑海中诞生。

朱元璋看着朱雄英,欲言又止,开口道:“你说吧,有啥想说的,说说看。”

朱雄英点点头,对朱元璋道:“既然这些贪官污吏杀不完,那能不能尝试着提前预防?”

朱元璋来了兴趣,眯着眼道:“继续说说看,怎么个提前预防法?”

朱雄英道:“我记得师尊说过此类问题,譬如独立于都察院之外,再设一部,专门负责监察天下吏治,肃清吏治清明。”

朱元璋沉思一番,道:“你师尊问你没,怎么设置,设何职权”

朱雄英想了想,开口道:“都察院可风闻天下,大到贪腐谋反,小到官吏作风,一经发现,便可上陈。”

“师尊说,可以试着设一个专门只是负责监察吏治的衙门,以其监督官吏贪污腐败。”

这种设想,就和后世那种廉政公署差不多。

是朱长夜无聊时和朱雄英说的。

或许连朱长夜都没想到,朱雄英竟然把这事给记了下来,而且因为朱雄英修仙的原因,记忆力比以前好太多了,所以记得都很清楚。

朱元璋继续问道:“他们有处置之权?”

朱雄英回道:“当有,因此才能震慑地方官吏。”

朱元璋闭目沉思,朱雄英则小心翼翼看着他,补充道:“当然,师尊提过,这衙门不是说建就建的,还需要许多肱骨大臣商议。”

朱元璋却是睁开眼,压着手道:“厉害!”

朱雄英一喜:“您老也认同?”

朱元璋没好气的道:“我说你师尊厉害!敢想敢做,敢于推陈出新,这是好事儿,守旧的思想要不得,有了只会退步。”

“但咱得问问,这说的独立于政体之外的衙门,是不是取代了都察院?他们也有执法权,是不是也取代了三法司。”

“按照你师尊的设想,这衙门内部,是不是还要配备卫所兵以为缉拿之事?”

“常言说,宋亡于冗官,你师尊此举若是设下来,朝廷的官吏体制会渐渐扩充。”

“宋人也是这么想的,遇到问题,就想着多设衙门,枢密院替代兵部,三司分财权,乃至于兵部、户部等各衙门养了一批闲人,生生的将大宋给吃垮了。”

“宋朝经济如此繁饶,饶是如此,都因为冗官问题逐渐灭亡。”

“咱长说以史为鉴,那么如果咱大明也开始效仿旧,多设各种衙门,分散原本衙门的职掌,现在看起来没什么,久而久之,官员推诿,养闲白供等等一系列问题就会滋生。”

“这些,都考虑过吗?”

朱元璋若无其事的盯着朱雄英,随口便是结合宋史,将当下国体给分析的一针见血。

他对宋史的理解,比任何人都清楚,并且还把修学宋史,告诉每一位大明子孙,同时也是大明子孙的必修课。

朱雄英有些惊愕的张开嘴:“这个么.师尊倒是没说过如何解决。”

诚如他自己想的那样,很多事,师尊的想法都很好,他听起来都不错,所以提了出来。

可要是放在大明,依旧与国体不符。

“咱皇帝杀贪官不错,但尽管如此,也并不是所有人都无脑一锅端,贪可以,但不要伤害百姓利益,干吏和贪官,其实你爷爷更喜欢贪官。”

“啊?”

朱雄英挠挠头,有些狐疑的看着老爷子:“您老不是说最恨贪官?”

本章完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光阴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