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光阴小说网>游戏竞技>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 第326章 纵横家鬼谷子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26章 纵横家鬼谷子(1 / 2)

春秋战国,百家争鸣。

纵横家正是这一思想纷争下的产物,鬼谷子是纵横家的代表人物。

纵横家在当时的影响非常巨大,曾经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则天下熄的影响力。

纵横家的活动足以影响到天下的统一和国家的生死存亡,因此在当时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记忆。

鬼谷子一生并未为哪一个国家效力,未曾参与到政治中。

但是因为他的教授,他的徒弟们在战国时期投身到各个国家的政治当中,为各个国家效力。

他的徒弟们几乎组成了战国时期的精彩历史,出将入相,呼风唤雨,名流千古。

他们用鬼谷子传授的道家绝学、兵法韬略和纵横辩术在各诸侯国搅动风云,左右着战国乱世的政局。

鬼谷子所著的鬼谷子一书,自古以来被人们称为旷世之奇书,是乱世之中产生的哲学。

作为中国古代外交经验和技巧的集大成之作,鬼谷子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其思想亦深深影响后世。

“他通晓古今,可以预测未来,与孔子和老子齐名。”

“他桃李满门弟子名震列国,堪称千古第一奇人。”

“鬼谷子,别名禅,王禅,道号鬼谷子,春秋战国时期楚国人。”

“他是纵横家的鼻祖,被后世称为谋圣。”

“据说其隐居在云梦山鬼谷,故自称鬼谷先生。”

“他被上天赐予通天彻地的智慧,所以他通晓古今,可以预测未来。”

“鬼谷子的一生虽然没有入世,一直隐于山林之中著书立说。”

“但他的弟子却是众多,传言有五百弟子。”

“而鬼谷子的五百弟子中,为人熟知的无疑是被称为鬼谷四友的苏秦、张仪、庞涓和孙膑。”

“由此可见,鬼谷子堪称战国风云时代的幕后总策划师,左右天下局势。”

“他一生未曾出山,却能将战国搅动得翻天覆地,这一切还要得益于他的弟子们。”

“他们挂六国相印,毁合纵之盟,迫强秦迁都,灭魏国武卒。”

“后世更是称其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只要鬼谷弟子一出山,中原局势就要为之一震。”

“鬼谷子门下最出名的四位弟子,鬼谷四友。”

“相爱相杀师兄弟孙膑和庞涓,都是鬼谷子最出息的门生。”

“魏国军队在庞涓的正确指挥下击败了三国联军,致使魏国成为战国时期唯一一个同时击败赵、齐、秦的国家,孙膑则是让齐国成为战国霸主。”

“明明师出同门,两人却走上了截然不同的道路。”

刘彻:鬼谷子作为纵横家的鼻祖,其历史地位依然可以和孔子、老子相提并论。

鬼谷子的主要思想都在鬼谷子一书中多有体现,他的著作称得上旷世奇书。

正因如此,被历代列为禁书。

鬼谷子所创立的纵横家,堪称战国时代最耀眼的门派。

史记中,为先秦诸子列传,其中纵横家的比例最大。

纵横家是指一個独特的谋士群体,可称为中华历史上最早也最特殊的外交政治家。

后世把春秋和战国作为东周王朝的两个时代的名称,前者因为春秋,后者则因为战国策一书。

而战国策恰恰就是突出表现了纵横家思想,反映了纵横家的人生观。

后世也对纵横家学派给出了高度的评价,由此可见纵横家学派的影响力。

总揽整个战国时代的历史可以发现,纵横家的舞台和市场都是很大的,一般搅动风云的人都出自于纵横一派。

由此可见,作为纵横家鼻祖的鬼谷子被称为谋圣,绝非浪得虚名。

以鬼谷子为首的纵横家学派,它的中心思想就是如何通过权谋策略及言谈辩论等技巧实现既定的目标。

简单理解,就是如何去说服别人来实现自己需求。

纵横家是以一个国家切实的政治需求为目标出发,然后在各大势力之间进行穿梭。

通过对政治需求的达成来对对手进行迷惑,或者是对自己的国家进行利益收割,这就是纵横学派对于谋略的体现。

纵横家智谋是春秋战国时期特定的国际形式的产物,其兴也快,其衰也速。

在高祖皇帝建立了大一统的大汉帝国以后,纵横家智谋就很难再有用武之地了。

“战国纷争,因魏惠王战事需要广招天下贤才。”

“所以庞涓学业未成就拜离了鬼谷子,早早下山大展宏图去了。”

“初入魏国,庞涓因治军有数,加上是鬼谷子门下。”

“名气大、声望高,很快就被委以重任。”

“随后在面对赵、韩、秦三国的讨伐书时,更是一路高歌。”

“节节战退三国联军,最后打得三国同时和魏国签订结盟条约。”

“庞涓也因此升至大将军,统帅全国的兵马。”

“不过,庞涓并没有因此得意忘形,因为他知道自己的同门师弟孙膑才是那个让他瑟瑟发抖的对手。”

“后来得知孙膑下山的消息后,庞涓名义上派人将孙膑请到魏国共事,实际上却是为了监视孙膑的一举一动。”

“孙膑来到魏国后,逐渐得到魏王的器重。”

“庞涓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决定先下手为强。”

“捏造罪名污蔑孙膑,导致孙膑被砍去双腿,脸上也遭刺字毁容。”

“不解气的庞涓甚至为了检验孙膑是否装疯,逼其吃猪粪。”

“庞涓之所以不干脆直接杀了孙膑,是想让孙膑成为一个活着的废人,看着自己功成名就。”

“其次就是想得到孙子兵法,受尽折磨的孙膑在齐国使者的暗中帮助下才得以逃亡齐国。”

“按理说,孙膑和庞涓本是师出同门,可庞涓为何执意要加害于孙膑呢?”

“孙膑是著名军事家孙武的后人,就是孙子兵法的作者,其家世要比庞涓高。”

“孙子兵法在当时是天下第一兵书,庞涓下山前恳求师傅将孙子兵法传授给自己,但师傅却把兵法传授给了孙膑。”

“由于出身卑微加上师傅偏心,心生怨恨的庞涓便把这些怒火都发泄在了孙膑身上。”

“然而,以圣人著称的鬼谷子真的会偏心吗?难道不是庞涓嫉妒孙膑的才华和智慧吗?”

“相传鬼谷子给师徒二人出过一道题,问谁有办法能让他从屋子里走出去。”

“庞涓威逼、水淹、火攻,鬼谷子都不为所动。”

“而一直没有说话的孙膑突然开口,我没有办法让老师走出去,却有办法让老师走进来。”

“鬼谷子下意识站到了屋外,想看看孙膑会用什么办法。”

“而此时孙膑脸上却露出了笑意,老师你已经站到外面了。”

“由此可见,孙膑总是能打破常规,换一个角度看待问题,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鬼谷子提出这道题时,心里坚定的设置了牢固的防线。”

“他们一定会拼命让我出去,只要我不出去,我就赢了。”

“然而令他万万没有想到,孙膑将这道题改成了如何让老师进来。”

“这一瞬间打破了固有思维,难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孙膑与庞涓虽为同门,但是出身地位、目光才智、思维格局都有着天壤之别。”

“庞娟本是心胸狭隘之人,这也注定了二人相爱相杀的命运。”

嬴政:鬼谷子告诫庞涓说遇羊而荣、遇马而瘁,没想到最后还是应验了。

世人最美最快乐的时光,无疑都是在求学时代留下的,那时候的友谊也是最真实的。

庞涓和孙膑都是在鬼谷门下学习的弟子,两个人也是这时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庞涓心怀大志,想要成就自己的一番事业。

在学习了三年后,想要离开鬼谷子。

老师看庞涓的心早已飞向了朝堂和疆场,也就不再挽留。

作为老师也是担心学生的,就让庞涓到谷中去采朵花,给他占卜一下。

庞涓来到谷中,采摘了一朵小花,可心中觉得这小花无法体现自己的气量,就放在袖子里面,回去告诉老师谷中没有花。

鬼谷子看见庞涓回来,告诉弟子做人不该骗人,骗人的人最后也会被人所欺骗。

于是庞涓就把袖中的野花拿了出来,鬼谷子也给弟子进行占卜。

此草花一开十二朵,意味着将来有十二年的荣华富贵,而现在艳阳高照,将许多花都被晒得枯萎了,鬼字旁伴着委,你发迹的地方一定是魏国。

庞涓心中窃喜,言明将来发达了一定会将老师接来一起享福。

鬼谷子毕竟是老师,害怕自己的这位学生最后走向歧途。

让庞涓记住遇羊而荣、遇马而瘁这句话,将来就不会有性命之虞。

庞涓来到魏国之后,在求见魏惠王的时候,恰巧碰见有人给魏王送来烤羊,心中大喜。

就以这只烤羊为例,向魏王讲解自己的韬略,以及如何率兵征伐其他国家,维护魏国的霸权地位,

魏王大喜,就任命庞涓做了将军。

发达之后的庞涓,邀请自己的师弟孙膑前来一起享福。

没想到这一次,庞涓的谎言欺骗了孙膑,也间接造成了自己后半生的悲剧。

孙膑来到魏国之后,本以为会和自己的师兄一起大展拳脚。

没想到庞涓因为自己内心的嫉妒,就将自己师弟给挖走了髌骨,使得孙膑成了一个残疾。

孙膑靠着装疯,最后逃到了齐国。

在天下争霸的时期,敌国之贤是己国之危。

然而齐国虽然是东方大国,军事实力并不是魏国的对手,即使有孙膑这样的兵家也不敢轻举妄动。

不过这个天下就是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魏国在霸主的位置坐久了,最看不得有人不听话。

在赵国进攻魏国的盟国卫国时,庞涓领兵进攻赵国。

齐国收到赵国的求救信后,就命孙膑和田忌领兵救援。

孙膑用围魏救赵的方法,让庞涓不得不回兵救援魏国的都城大梁。

结果在回军追击的途中,在桂陵山道受到了齐军的强烈打击,损兵折将。

休养几年后,魏国逐渐恢复了自己的元气。

于是就又开始了新一轮的霸权维护战,这一次受伤的是韩国。

有争霸之心的齐国君臣在收到求救信后,再一次派孙膑和田忌出征。

这一次他们还是沿用了围魏救赵的计谋,庞涓顶不住魏王的催促,紧急回兵救援。

这一次谨慎的庞涓,中了孙膑的减灶计策,在马陵山道中了齐军的埋伏。

在一棵挡路的树干上,写着庞涓死于此树下。

庞涓看着身边倒下的魏国士兵,内心羞愧不已,于是就拔剑自杀了。

真的应验了鬼谷子遇羊而荣、遇马而瘁的谶语,另一方面也验证了鬼谷子说骗人的人终将为他人所骗的一个预判。

战国时期的争霸战争,可以说是各种军事家和政治家交相辉映的舞台。

有人马到成功,有人身败名裂。

庞涓的成功源于他的傲气和才华,庞涓的失败源于他的嫉妒和欺骗。

鬼谷子的话则是告诉世人,想要成功,行的是光明正大的本事。

凭借着欺骗和小聪明,也许能获得一时的成功,但是长久看来还是会失败的。

“话说孙膑被救后,他成为了田忌的门客。”

“在一次齐威王举办的跑马比赛中,孙膑仅仅只是调换了上等马和下等马的出场顺序,便让田忌轻松赢得了齐威王的千金赌注。”

“此后,孙膑得到了齐威王的赏识,而孙膑的复仇之路也由此开始。”

“公元前354年,赵国因为进攻魏国,迎来魏国的讨伐。”

“庞涓亲率八万大军围困赵国都城邯郸,赵国不敌,于是向齐国求助。”

“孙膑认为,魏国长期攻打赵国,主力消耗于外,国内防务空虚,从而也诞生了围魏救赵的战术。”

“眼看着大本营起火,庞涓不得不停止进攻的步伐回防救援,邯郸之围也迎刃而解。”

“这也是二人正式交手的第一战,孙膑因此名声大噪,庞涓沦为俘虏。”

“直到三年后,魏赵两国结盟,庞涓才被齐国放回魏国。”

“然而,真正展现了孙膑用兵巅峰的,还属马陵一战。”

“公元前342年,五次惨败的韩国向齐国求援,如同当年桂陵之战一样的场景。”

“于是孙膑决定再一次使用围魏救赵,并加入减灶计诱敌深入。”

“上当的魏军一路追击,最终进入了孙膑的包围圈,被瓮中捉鳖。”

“经此一战,魏国迅速衰败,逐渐失去了称雄七国的实力,孙膑也成功让齐国一跃成为当时的霸主。”

“此战后,田忌遭陷害被流放,孙膑也辞官归隐,并著作了孙膑兵法。”

“与孙子兵法不同,孙膑兵法更注重于实战战术和技巧,而非仅仅军事理论。”

“强调了间谍战和情报收集的重要性,涵盖了组织编制到兵器装备的方方面面,突出了因地制宜、因敌制宜的战术灵活性。”

“这本著作对后世军事作战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延续了两千多年,孙膑因此成功跻身于兵家四圣的行列。”

诸葛亮:正所谓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孙膑最终还是成功复仇了。

面对庞涓的不顾同门之情,还用如此狠毒的手段,孙膑又怎会放过他。

逃到了齐国,孙膑也默默地开始了他的复仇计划。

很巧的是,当时各国实力中,最强的是魏国。

而齐国就常常遭受魏国的进攻,且败多胜少。

因此,魏国可以说是齐国的头号敌人。

而于此同时,魏国在压制秦国的同时,不断攻打韩国和赵国来试图统一三晋,恢复晋国当年的强大。

因此,削弱魏国,阻止其统一三晋,成为了齐国现如今最要紧的事。

而孙膑的到来,对齐国来说是一大助力。

孙膑在齐国将军田忌的推荐下与齐王见面,一番交谈后,齐威王非常赞赏孙膑的才华,并且打算重用他。

获得了齐王的信任和倚重,这对于孙膑的复仇之路可谓是开了个好头。

在魏齐两国交战中,孙膑算定庞涓此人骄傲自大。

且齐国又多次败给过魏国,所以断定庞涓肯定会轻视齐军。

于是,孙膑想到了减灶之计来迷惑敌人,田忌也认同了孙膑的计谋。

庞涓率领的魏军在齐军之后进入魏国,便一直悄悄跟齐军身后。

发现齐军第一天的炉灶还有十万,第二日就减为五万,第三日就只剩三万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光阴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