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光阴小说网>都市言情>大明:寒门辅臣> 第三百三十三章 韩宜可的震惊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百三十三章 韩宜可的震惊(2 / 2)

顾正臣对商人讲得很清楚,上元县、溧水县等地遭了旱灾,粮食减产严重,朝廷蠲免了税赋,也无法解决百姓的吃饭问题,自然而然,这些地方就需要大量的粮食。

复杂的计算与过多的曲折,让韩宜可有些难以明悟,但仔细想想,顾正臣这样做,对句容县衙,对句容百姓,没有任何损失,只有好处!!

顾正臣揉碎了道理给韩宜可解释,甚至将供需与价格关系都讲了出来。

这其实是一个时间差与商业问题。

不可思议!

粮食是硬通货,这东西能直接当钱,买个豆腐都能用粮食换。

韩宜可强忍着怒气:“说清楚!”

知不知道,粮食是人命,粮食是压舱石,灾荒年景,有再多钱也没用,粮食才能填饱肚子,才能安抚民心!

“怎么会这样??”

顾正臣微微点了点头,指了指西方位:“上元县等地的大户、富户,还有来句容购置货物的商人,他们做的好事。”

商人一转手,这近两万石粮食便会进入遭遇旱灾的县域之中。

可问题是,上元县等地距离金陵不算远,一旦到了地方县衙无法控制米价,大户又囤积居奇等待捞好处的时候,大批量的粮食便会在短短数日之内运抵。

句容常平仓储备了大量粮食,平时也用不上,这都放一年了,是陈粮,哪怕是三四月份收购而来的粮食,也是陈粮。

“什么?”

虽说此时这些地方还没有紧张到抢购粮食的地步,可这一天迟早会来,等百姓将手头不多的粮食吃完,灾情的时延走过,真正的粮食危机便会出现。

顾正臣耸了耸肩,打断了韩宜可:“没全部卖掉,不是还剩下一千石。”

囤积才能涨价,涨价才能赚钱。

费了一番口舌。

大量粮食的进入,将会导致当地粮食暴跌,大户只能大量出手粮食以减少损失。说到底,送过去的粮食,最终还是会回到百姓手中,以低价的方式。

顾正臣从一堆账册里,将县库的账册拿了出来,递给韩宜可:“你看东仓、西仓的账册是没有任何意义的,要看,就看县库的账册。”

粮食只能卖给大户、富户,这样才能脱手变现,才能让大量粮食进入受灾区域,你也不想想,大户手里囤积的粮食越多,对百姓是好还是坏?

短时间来说,大户囤积粮食的后果就是粮价疯涨,大户借此机会可以侵吞百姓的田产,大捞一笔。

顾正臣笑着解释。

“不可能这样,怎么好处都留给了你,总会有人吃亏吧?”

韩宜可低头翻看着账册,满是不可思议:“这就是你的治理之道!顾知县,你当真能让句容百姓吃饱饭吗?”

哪怕是知府衙门的账目,也找不到如此亮眼的存余!

顾正臣轻松地说:“只看账目,句容县确实算得上富裕,只是在这账目之中,还需要开除常平仓的一万贯钱,另外还有尚未结给的三大院妇人与匠人银钱,这账目里还有商人的垫付款,当然,佛门、道门和句容有缘,送来了点钱,也算到了里面……”

韩宜可听着顾正臣的话,在内心盘算了下,不由得有些惊愕。

韩宜可追问。

韩宜可深深吸了一口气,没想到顾正臣的局竟是如此之大,他的谋略算计,简直是惊人!

韩宜可接过账册,翻了两页,眉头紧锁,快速翻至后面,目光从旧管(上期结余)、新收(本期收入)、开除(本期支出)、实在(本期结存)条目中一一看过,落在了最后的“实在”数字上,不由得瞪大双眼:“三万五千八十二贯七百六十二文!!怎么可能,一个句容县怎么可能会有如此多银钱?”

顾正臣一转手,句容县衙拿到了一万贯钱,算是拿粮食套现。

在这个过程中,百姓卖粮多赚了一点钱,而常平仓凭空又多弄出来一千石粮!也就是说,顾正臣似乎什么都没做,就给县衙弄来了近五百贯收益!

顾正臣叹了一口气:“让百姓吃饱饭是我渴望的盛世之梦。去年中秋在东宫留下吃饭论,多少有些年少轻狂。深入到句容与百姓之家才发现,想要让百姓吃饱饭,是极不容易之事。解决几百户的温饱,我可以做到,可解决几千户,上万户的温饱,难!!”

韩宜可收起账册,看着没有迷失的顾正臣,深施一礼:“韩某先前急切,言语无状,多有错怪,还请顾知县见谅。”

顾正臣抬手,将作揖的韩宜可扶起来:“你是为民心切,这事好事,何来怪罪之有。”

韩宜可将账册放回桌案,原本严肃地脸色转而消失不见,平和地对顾正臣问:“账册我就不看了,只是养廉银之事,是否有些偏离读书人的气节了?君子固穷,清廉乃为本分,缘何还要设养廉银?以财养廉,到底是廉,还是不廉?”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光阴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