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光阴小说网>都市言情>大明:寒门辅臣> 第一百三十九章 前朝的钱买当朝的东西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三十九章 前朝的钱买当朝的东西(2 / 2)

民间旧钱、制钱一起用,也就不奇怪了,毕竟开国才六年,老朱铸钱数量有限,如果只靠着洪武通宝过日子,恐怕民间钱荒到只能回归以物易物了。

顾正臣手指一动,将手中的铜钱翻开,当看到“太平通宝”时顿时打了个激灵,抬起头看向农夫,沉声说:“这是宋钱!”

顾正臣走向一个农夫,俯身看着一个大冬瓜问:“这冬瓜什么价??”

农夫伸出一只手,张开四指:“这冬瓜足有十二斤,只要四文钱。”

买菜,买肉。

大卓山一侧,标注着几个小字:

顾正臣依旧没有找到想要的东西,奔赴各地的衙役纷纷返回,除了带回来阴兵过道、山中虎害等消息外,并没有什么有价值的情报。

赵海楼对顾正臣禀告:“耆老离开之后不久,郭家派人接触了其中两位耆老,之后返回郭家后,再无动静。”

受益于诸多供词、账册与物证,整个事情的脉络已十分清晰。可即使如此,顾正臣依旧充满疑惑,总感觉错漏了什么。

顾正臣看着烟火气的街,偏头看了一眼张培:“明日一早赵海楼、王良等人就要回金陵了,他们来句容一趟,为我办了诸多事,来回奔波,我因为公务事没认真招待过,今日不妨多买点菜与肉,好好招待一番。”

顾诚见是此事,笑道:“太爷,这不是寻常之事,缘何问这个?咱们大明朝,钱币分两种,一为制钱,即朝廷打造的洪武通宝。二为旧钱,如唐钱、宋钱。二钱并用,民间不少百姓会使用旧钱,商户也都收。”

敬佩的是此人虽是文官,但意志力之强,不是寻常人可比。无奈的是两人是粗人,无法帮助更多。

顾正臣指向另一枚铜钱:“这是韩强等人在清空山的山洞了找到的。”

顾正臣顾不得冬瓜,找一旁人问了问,果然,不少人手中都有宋钱。

屠夫支开肉铺,厚沉的大刀锋芒地切开肉。农夫坐在地上,指着新鲜的菠菜叫卖。

顾正臣将茶碗放在一旁,摊开舆图看着:“如此说来,砚山岭不是他们的死穴。当年的阴兵过道,定是他们在转移矿工,若这一点坐实,那这一批人此时应该尚在句容,否则他们不需要经过砚山岭。这里应该有些事是我们疏忽了的,将卷宗拿出来,我要挨个查看。”

“顾先生,自十八日晚出山,至当下已是两天两夜,你不是在路途之上,就是在审案、翻阅卷宗,不曾好好休息一次,这样下去不是办法。”

“我见郭六家有不少鸽子,这郭典家中就没人放鸽子?”

“四百余人?”

顾正臣掂了掂手中的四枚铜钱,眉头微皱:“找两文钱,缘何找给四文,我可不想占你便宜。”

赵海楼阻拦。

农夫见顾正臣年轻,又是个实在的,不由笑道:“一看公子很少买菜吧,这铜钱,两个铜板才值一文,四个铜板折两文,没错。”

顾正臣拿过来句容矿藏分布图,目光扫向武城山、空青山、砚山岭,随之看向了砚山岭不远的大卓山。

顾正臣拿起一枚枚太平通宝,看向顾诚与孙十八:“家里的销你们二人在管,到句容之后,可也遇到过宋钱?”

顾正臣盯着六枚铜钱,沉思良久,微微抬起眉头,目光有些凌厉:“不会吧!”

王良、赵海楼看着搏命架势的顾正臣,有些敬佩,也有些无奈。

老朱为了铸造洪武通宝,少不了收回旧钱重铸,这些旧钱里,就有大量宋钱,而这种没有限制期限的收回,本身就承认了旧钱的价值。

宋代时期,也流通着唐代的铜钱。

铜钱不像是纸币,换个政权,必须不承认上一个政权的纸币,以彰显新政权的唯一性。唐钱流通在宋代,宋钱流通在明代,是因为铜钱里含铜,本身是存在价值的。

顾正臣不相信,洪武通宝可没贬值过。

顾正臣看着桌上的四枚宋钱,手指翻动,又添了两枚宋钱,都是太平通宝,不同的是,有些宋钱颇显老旧,有些宋钱还有点点锈迹。

“回县衙!”

农夫指了指左右小贩:“大家多是如此,只不过宋钱老旧,只能两文折一文计,铜钱哪里还分什么朝代……”

顾正臣皱眉:“现在是大明王朝!”

一头扎入卷宗之中,顾正臣重新梳理着整个案件,将每个场景具象化,串联起来,推演着当时的情景。

哪怕是日后发行了大明宝钞,宝钞都已经掉价到可以当厕纸的地步,洪武通宝依旧坚挺。

农夫坦然。

张培点头:“是的,就在一处石灰坑外。”

老奶奶提着一篮子鸡蛋,身旁还有个小女孩在低声吆喝。

失踪的矿工加上转移看护矿工的人,加起来至少有四百人!

洪武四年元宵,这个时间节点与武城山账册改变、大量调离矿工的时间接近。

顾正臣没放过冬瓜,让张培抱了回去。

顾正臣豁然站了起来,目光再一次看向桌子上的铜钱,在顾诚那找来一文洪武通宝对比,发现太平通宝不仅薄,而且轻,铜钱铸造的质量也颇为劣质。

这些问题,顾正臣原以为是年月久远锈蚀所致,现在看来,这宋钱太平通宝的问题绝不是锈蚀带来的,而是铸造技术不过关!

“这是私铸钱币!郭家人好大的胆子!”

顾正臣脸色变得难看起来,一拳砸在了桌案之上,铜钱微微震起。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光阴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