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光阴小说网>都市言情>四合院里的火车司机> 第533章 刘总工的赞赏,陈资料来了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533章 刘总工的赞赏,陈资料来了(1 / 2)

“滑块改为稀油润滑;加装风动上水、轴温显示.”

“司机室加后通风窗;煤槽内加推煤机;右侧加汽笛操纵阀;火箱和灰箱内加装助燃器;加装冷、热水泵”

“加装过热补助器;风泵用过热蒸汽;导、从煤轮轮辐用辐板式”

“小烟管改为料根,加装了导烟板.”

铁道研究所的实验室内,刘总工翻阅着一摞摞稿纸,神情越来越激动了,最后手指竟然忍不住颤抖了起来。

助理见此情形从兜里摸出一个玻璃药瓶,倒了一搪瓷缸子茶水递过来。

“刘老,您是不是老毛病又犯了?”

“我还没七老八十呢,用不着这玩意!”

刘总工推开他的手,将稿纸挥得哗哗作响,兴奋的说道。

“要是这些改进方法都能干实现,那么前进蒸汽机就能够近乎完美了!”

完美刘国璋听到刘总工对李爱国的方案给出这么高的评价,吓了一跳。

要知道在机械设计,特别是蒸汽机这种重型运输机械方面,几乎不可能存在完美。

“刘老,是不是太过赞誉了?我那个学生虽然勤奋,毕竟没有读过大学,也没有研究经验.”

捧得越高,摔得越惨。

刘国璋担心事情发生变故的话,会引起有心人的非议。

刘总工道:“国璋兄,你放心吧,我这个老家伙现在虽然老了,眼力还是有的。”

他脸色一正说道:“我敢肯定,只要按照这个方案改进,咱们的前进蒸汽机将成为国际上最先进的蒸汽机车。”

“国璋啊,你千万不要小看了一线工人,这上面有很多改进方案,都是那些常年驾驶蒸汽机车的老司机才能想得出来。

咱们搞机车设计和制造,跟科学院数学研究所的那帮年轻研究员不同。

他们仅仅靠一杆钢笔,一张草纸就能向世界级难题发起冲锋。”

科学院数学研究所??

李爱国感觉这个名字有点耳熟,轻轻碰了碰刘国璋的胳膊。

“老师,咱们铁道上跟数学研究所有联系吗?”

“当然有了,咱们在遇到复杂的计算时,经常会请求数学研究所的帮助。”刘国璋小声说道。

刘总工是大同厂的总工程师,全面负责机车改进和研发工作,他的话就是权威。

有了刘总工一锤子定音,前进机车改进工作轰轰烈烈的展开。

只不过,关于改进项目的归属,大同厂和铁道研究所之间的意见并不统一。

刘国璋虽出于个人感情尊重刘总工。

但是他身后有铁道研究所,有董工等几十位研究员。

刘国璋并不愿意,也不能将项目送给大同厂。

大同厂的王副总工却觉得前进蒸汽机的改进工作一直由大同厂负责,现在应该把项目带回大同厂。

刘国璋和王副总工为此争执不下。

这年月大家伙的集体荣誉感都很强。

别看那帮研究员们平日里手无缚鸡之力,说话斯斯文文。

但是在这种关键时刻,个个都爆发出了极强的战斗力。

大同厂的研究员们在郑涵的带领下,跟董工铁道研究所的研究员们展开唇枪舌战。

大会议室内气氛顿时紧张了起来。

“行了,都安静一下。”

刘总工等那些研究员们都回到位子上后,抬头看看一直没有发言的李爱国。

“爱国同志,这些改进方案是你搞出来的,你对此有什么看法?”

李爱国挺直胸膛:“刘总工,我就是个火车司机,这里的都是优秀人材,本来没有发言的权力,既然你点了我的名,那我就献丑了。”

刘总工道:“有什么意见放心的提,咱们是学术讨论,不上纲上线。”

如果说此时是别人讲这些话,李爱国肯定不相信。

但是刘总工这种老同志是真心为了铁道事业发展考虑。

所以,李爱国也没藏着掖着。

“现在铁道研究所里面的实验室已经搭建好了,各种设备一应俱全,改进小组也建立了。”

郑涵举了举手说道:“我们大同厂内的设备也很齐全,我们的研究员无论数量还是质量都远超这里。”

“郑研究员的话有道理。”

李爱国不紧不慢的说道:“只是这次改进的动作很大,涉及到机车的方方面面,只是靠着那些蒸汽机研究员恐怕很难完成任务,随时需要各种人才的帮助。

京城内各种人才齐备。”

此话一出,刘总工立刻明白过来了。

看到郑涵还要举手,他拦住了郑涵。

“爱国同志的意见很有道理,老王,国璋,既然改进小组已经建立了,我看大体架构就不要变动了。

只不过这次的改进大部分由爱国同志提出来,应该由爱国同志担任改进组的组长,然后再选择两个副组长。”

李爱国瞬间明白了刘总工的用意。

李爱国是前门火车司机跟铁道研究所和大同厂都没有隶属关系。

铁道研究所和大同厂分别出一个副组长,届时一旦改进项目获得成功,两个单位的功劳一般大小。

既避免了纷争,又有利于改进机车。

这位老总工虽然多年来一直沉浸在研究中,但是像他这种从大风大浪中闯过来的老同志,没有一点手腕怎么可能呢!

大同厂王副总工和铁道研究所刘国璋也明白了刘老的用意,纷纷点头:“听您的安排。”

最后,王副总工和刘国璋分别担任副组长,各自负责部分改进项目。

为了加快改进进度,刘总工特意从大同厂抽调出一大批研究员奔赴京城。

原本只有十几人的改进小组,人数达到了四五十人。

并且那些研究员们个个都是高学历人才。

李爱国还是第一次负责这么大的项目,不过倒没有紧张。

毕竟还有王副总工和刘国璋。

他这个组长只不过是个吉祥物罢了。

跟李爱国预料的一样,在王副总工和刘国璋的安排下,改进工作如如火如荼的展开了。

考虑到改进项目意义重大,刘总工特意以大同厂的名义,跟上级申请了一批生活物资。

一千斤猪肉,五百斤牛肉,半卡车精白面.铁道研究所后勤处王主任感觉自己豪横起来了。

有了物资,改进小组的伙食再次上了个台阶。

李爱国重新过上了打卡吃饭的好日子。

这阵子契科夫教授的心情很好。

大同是个好地方,山清水秀,他趁着空闲的机会,四处游览风光。

尤其是契科夫教授对于DT市制帽厂特别感兴趣。

这个厂子生产出来的双雁牌羊剪绒帽子。

已经出口了七八个国家,在老毛子国内也很流行。

隶属于二轻局的DT市制帽厂虽只是集体企业,跟老毛子并没有什么瓜葛。

但是现在老毛子专家前来参观,厂领导和工人代表们肯定都得热情迎接。

厂领导带着契科夫教授参观了缝纫车间、裁剪车间、包装车间、维修车间,托儿所、医务室、职工浴池.

契科夫教授还从工人手里将一顶最新款式的羊剪绒帽子接过来,戴在了头上。

现场气氛在这时候达到了高潮。

制帽厂的领导们也暗暗松口气,相互对视一眼,总算是完成了这次涉外招待任务。

就在这时候,跟随契科夫教授来的翻译谢克夫突然急匆匆的赶过来,凑到他的耳边小声嘀咕了几句。

刚才还兴奋不已的契科夫教授脸色顿时严肃起来。

厂领导们的脸色纷纷发生了变化,生怕出现什么事故。

翻译谢克夫冲着厂领导解释道:“教授现在有紧急事件需要处理,今天就到这里吧。”

制帽厂的领导心中充满了疑惑,只不过在此时他们只能笑着点头。

嘎斯吉普车在道路上奔驰。

契科夫教授抽着雪茄烟,看了一眼司机,冲着谢克夫用带有浓厚方言味的俄语问道:“你确定了吗?大同厂派了一批专家前往京城?”

“亲爱的教授,我百分百确定。”

谢克夫也用相同的语言回答:“今天早晨在食堂吃专家灶的时候,我偷偷前往了那些专家们的食堂里,发现人数少了一大半。跟食堂的大厨打听后,才发现这些人已经离开了。

随后,我又找到关系不错的一个朋友。

在我的诱导性询问下,他亲口承认了大同厂抽调了至少五十位专家前往了京城铁道研究所。”

契科夫教授对于谢克夫的能力还是很信任的。

此人接受契卡的训练。

“现在是改进前进蒸汽火车的关键时刻,大同厂为什么要做呢”

谢克夫犹豫片刻,压低声说道:“事实上,我那位亲爱的朋友还提供了一个消息。

数天前,刘总工的学生郑涵已经带了十几位专家前往京城,参与到铁道研究所主持的蒸汽机改进工作中。”

“这么说京城那边应该是有了突破!”

道路崎岖不堪,嘎斯吉普车颠簸两下,契科夫教授手指头抖了抖,雪茄烟差点脱手而出。

他再也没有心情抽雪茄了,皱着眉头说道:“这种突破肯定非常重大,要不然大同厂不会如此大动作。”

他扭过头看向谢克夫:“亲爱的谢,事情发生了变化,我想咱们不能再留在这里了。”

“教授,我马上让人安排,咱们下午就启程前往京城。”谢克夫深吸一口气说道。

契科夫教授扭过头看向车窗外,总觉得本来秀丽的风景突然丑陋了起来。

李爱国并不知道京城铁道研究所的改进工作已经被人注意到了。

就算是知道了他也不在意。

因为这个时候李爱国已经全身心的扑到了改进工作中。

结合前世的经验,李爱国针对前进蒸汽机一共提出了十七条改进要求。

可以说,只要改进完成,前进型蒸汽机就会成为国际最先进的蒸汽机。

身为一个特别喜欢开大火车的火车司机,想想自己能够开上这年月世界上最先进的蒸汽火车,岂能不激动!

只不过有些改进特别超前。

就像烟管改为料根是七十年代才进行改造的,提前到这个年代,技术要求特别高。

好在现在整个改进组拥有几十名本科生、研究生,改进工作的进展并不算慢。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光阴小说网